引言:厦门会议擘画社会治理新蓝图
3月29日至30日,中央政法委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推进社会治安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会议总结了全国综治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部署了未来规范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这场会议不仅为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更彰显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

一、综治中心:社会治理的“枢纽站”
综治中心是党中央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程,其核心目标是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高效解决矛盾纠纷。当前,全国省级综治中心已实现全覆盖,市、县、乡三级覆盖率达90%,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
二、为何聚焦综治中心?
当前社会矛盾复杂多样,群众诉求涉及劳动纠纷、信访维权、法律援助等多个领域。过去,群众常因“找不对门、找不到人”而反复奔波。综治中心的建设,正是通过整合公安、司法、信访、劳动监察等多部门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和“职能壁垒”,让群众问题“一站式”解决。中央政法委强调,这不仅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抓手,更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关键举措。

三、矛盾纠纷调解:从“多头跑”到“一地解”
四川仁寿县则针对疑难案件创新推出“信访听证制度”,引入人大代表、律师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并对每起案件实行“闭环管理”——从受理到办结全程跟踪,临期提醒、超期督办,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
福建漳州更是借助科技力量,打造“96111调解服务热线”和微信小程序,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提交诉求。通过“平安漳州e家”平台,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联动,协调最优资源调处矛盾,真正实现“一个号、一地跑、一站解”。

四、信访服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化解”
信访是群众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但过去常因部门职责不清导致问题积压。综治中心通过“多中心合一”,将诉讼服务、信访接待等功能整合,形成“综合受理窗口”。例如,甘肃兰州城关区综治中心对群众诉求实行“一案一码”管理,全程可追溯,既保障了办理透明度,又倒逼部门提高效率。
中央政法委要求,综治中心需对“应受理未受理、应办理未办理”的问题重点督办,确保每项诉求依法进入程序,杜绝推诿扯皮。

五、以人民为中心,共筑平安中国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是化解矛盾的“减压阀”,更是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连心桥”。通过整合资源、科技赋能、法治护航,中国正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未来,随着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个更高效、更智慧、更温暖的平安中国必将呈现在人民面前。
